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衡器常识

市国资委央企办负责人王子剑的电话就开启了“热线”模式

时间:2024-03-01   访问量:1521


“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打破国外硅钢技术垄断。”2月17日,在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用高端无取向硅钢二期项目建设现场,项目负责人介绍说,该项目分两期工程总体规划,项目建成后可年产新能源汽车用高端无取向电工钢产品几十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300余万吨。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我市紧紧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以重点承接平台为支撑,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主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持续强化,产业对接协作取得积极进展。2014年至2023年底,我市共实施亿元以上京津合作项目886个。华润二期、中铁十六局高端装备制造、首钢智新、巴威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优质项目相继投产,承接京津疏解转移项目个数、总投资和完成投资额均居全省前列。特别是全力推进央企京企二三级机构落户,2023年央企京企在唐山设立分支机构42家,今年以来又新增3家,现有130多家与我市开展投资合作。

如何精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是关键。

2月18日,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一大早,市国资委央企办负责人王子剑的电话就开启了“热线”模式。“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户,是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的一年里,就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多打几通电话,多往京津跑几趟,多和客商见几面,这样才能为产业协同协作多贡献一份力量。”王子剑说。

拉出清单、列出台账,全域对接、主动服务……承接京津央企、国企、民企板块疏解和产业转移,我市不仅深入研究京津冀产业分工和规划布局,还紧密贴合自身产业体系需求。“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中,我们努力寻找转型方向。”市发改委协同发展推进处处长张明阳说,围绕精品钢铁、现代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链,我市积极推动与京津区域产业互联、政策互通、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场景共用。

做大做强京冀曹妃甸和津冀(芦·汉)协同发展示范区,做优做精高新区京唐智慧港、玉田中华老字号产业园等特色承载平台,全力打造京津产业转移高地。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2014年以来,累计实施亿元以上京津合作项目270个,其中完工项目200个。津冀(芦·汉)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势头强劲,累计实施亿元以上京津合作项目162个,其中完工项目118个。 重点承接平台结合自身优势,在规划建设中明确自身定位,精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让项目在地理位置的“大迁徙”中重塑生产力。

各县(市、区)特色产业平台同样亮点纷呈,对承接项目优先配置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指标,不断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提高了平台的吸引力和承接力。滦南大健康产业园获批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异地监管”政策;高新区京唐智慧港加快建设,国华科技微探科技光电智能研发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

在做强平台载体的同时,我市着眼京津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注重运用新成果、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持续推进“千企转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023年一年即新增省“千项技改”项目120余项,100个新兴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首钢智新建成全球首条具备100%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专业化生产线,全市钢铁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钢材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达40%,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坚定有力。


上一篇:制造卡车秤和小型地面秤

下一篇: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返回顶部